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展播|曾毅 等: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金奖

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获奖作品展播


导语


1985年,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


从2011年开始,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和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以城市学领域倡导者钱学森先生为名设立“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参照“诺贝尔奖”评奖方式,围绕城市人口、交通、教育、卫生健康、土地住房、文化遗产、环境等七大主题广泛开展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在城市学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人口)金奖作品:曾毅、陆杰华、雷晓燕、施小明著《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推荐理由

该著作基于“中国老年健康调查”1998~2014年七次跟踪调查数据,深入探讨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报告了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三个层面深入讨论健康老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深入研究了慢性病、炎症、抗氧化、微量元素等生物医学指标对老龄健康的影响,以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为依据,从政策设计和实施的层面以及“大人口大健康”战略角度讨论中国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的政策思考和建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撑,同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所有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作品介绍



01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前沿性

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美国国立老龄研究院等基金组织的联合支持下,1998-2014年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七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简称‘中国老年健康调查’)”,相关研究成果结集成本专著。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联合国人口司2015年发布的按中、低死亡率和显著高估我国实际生育水平的方案预测,中国 65+岁老人将从2010年的1.19亿(占总人口的8.9%)快速增加到2050年的2.8亿~3.7亿(占总人口的22.8%~27.6%)。其中最需照料的80+岁高龄老人增长更为迅速,将从2010年的1930万人增加到2050年的1.1亿~1.5亿人,年均增长速度等于65-79岁较年轻老人的2倍左右。总体来说,中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等于西方人口大国的两倍以上。平均寿命持续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可改变的必然趋势。


中国婴幼儿和中青年死亡率已经很低,继续下降潜力很小。但是,80-89岁和90-99岁高龄老人平均每年死亡率分别为15%和33%左右,继续下降潜力很大,中国和其他中高收入国家当前及今后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主要在于高龄老人死亡率下降,进而导致高龄老人存活人数持续快速增长。然而,根据本专著第4章的数据分析表明,寿命延长同时使健康较差的高龄老人存活率提高,不少按以前医疗和生活条件可能已死亡的高龄老人被“救”而活下来了,导致中国高龄老人平均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残障率显著增高,这将给社会和家庭长期照料带来严峻挑战,可能对老、中、青三代的生活质量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滞后,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属于“未富先老”,承受的压力更大。


因此,本专著深入开展关于健康老龄数据收集和交叉学科研究,从积极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与抗病能力的角度,探索如何实现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健康存活期上升而病残期下降,即分析哪些因素和途径能使老人们活得更健康,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提供科学依据,不仅顾及“远虑”,还有利于大大降低社会家庭的老人医疗与照料负担“近忧”,实现老、中、青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这对“未富先老”的中国来说,意义尤其深远,不仅是关系到百姓民生、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实际问题,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


本专著报告的成果是中国健康老龄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之一,针对当前实现中国健康老龄化战略仍有重重障碍,包括尚未形成宏观环境、缺乏指标体系、农村不发达地区短板明显、特殊人群亟需得到关注、公众知识普及仍比较滞后等展开分析研究。本专著以健康老龄化为主旨,深入开展中国老年健康调查1998-2014年七次调查的数据分析;1998-2014年七次调查合计入户访问超过10万人次存活老人,访问了2.67万65+岁已死亡被访老人的直接家庭成员,搜集了老人死亡前健康状况、照料成本与生活质量等详细数据,并收集了2.47万被访老人的DNA样本。基于十分丰富的数据信息,大量相关专题研究,以及长时期的持续研究积累,这一研究成果明确提出中国实施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和策略,创新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长期护理政策体系并加强对健康老龄化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动态监测。


综上所述,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为前沿的学术价值,而且体现出较为重大的政策咨询意义。本研究成果关于人口健康老龄化和普遍二孩政策的咨询报告(本专著第27章)以及《整合卫生计生服务与老龄工作,促进亿万家庭福祉》政策咨询报告(本专著第28章)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两次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高层报告》选用为主报告。


02

主要创新与理论价值

如前所述,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口学、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医学、公共政策研究等多学科共同纳入中国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交叉学科研究。在充分借鉴、吸收和拓展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方法基础上,本专著重点分析我国城乡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状况、影响因素及十几年来的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保和新农合参保因素以及城镇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口健康的综合治理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较为创新,且深刻认识我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及其宏观、中观、微观作用机制,社会、行为、环境与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老年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对于中国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研究与政策设计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数据支持与实证研究基础。


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奠定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关于人口健康方面的理论基础。该研究成果根据我国健康老龄化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中国本土化的自身特征,关注中国老龄社会的人口系统、生态系统、健康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研究的基本方向。


第二,针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干预为相关基础科学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成果重点探究中国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分析中国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参与如何在一个多层次、综合性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得以形成与变化。具体来说,该研究成果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的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践路径,探索如何通过中国本土化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综合环境干预而促进老龄健康,为从理论上建构全国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体系提供可持续性的综合框架。

第三,以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阐明老龄社会新形态下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实施方略,其理论价值在于推进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事关我国能否处理好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根本性议题,同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的关键性环节。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基于1998-2014长达16年、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0万老年人样本量的大规模调查,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的中国方案。该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建构上符合中国国情;而且指出维护健康公平和全生命周期视角是其理论内涵的两大核心理念;并进一步指出其内涵还包括了以“健康维护”为核心的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导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理论原则,以及将健康保障视作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等基本特征。


03

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 

本项成果属于人口社会经济科学实证研究的范畴。基于1998年至2014年的“中国老年健康调查”7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的交叉学科研究。该研究成果以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中国老年健康,尤其是在生理指标、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为中国老龄健康干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奠定科学基础。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以社会统计学量化研究方法为主,综合了当前国内外较为前沿的人口学、社会学、老年学、老年医学等实证研究方法。相关政策建议部分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则来源于研究团队长期以来在老龄健康研究领域所进行的实证测算、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本成果写作符合学术规范:引用他人著述均给予了明确的参考注释或相关说明;全文内容均为原创性完成;文章内容完全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04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展望

本专著各章节基于“中国老年健康调查”1998-2014年第1-7次调查提供的十分宝贵的老年健康研究16年跟踪观测数据;我们的交叉学科团队借鉴、吸收和拓展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方法,重点分析我国城乡老人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状况、影响因素及近十年来的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保和新农合参保因素以及城镇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口健康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然而,我们的研究离深刻认识我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及其宏观、中观、微观作用机制,社会、行为、环境与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老年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离我们研究为国为民造福的既定最终目标尚远,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局限,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们的中国老年健康调查1998-2014年调查跟踪16年,无法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健康长期跟踪调查数十年的时间跨度相比,离获得可信度高的老龄健康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要求相差还远;而中国老年健康调查的世界上高龄老人样本最大并有相应适当中低龄老人样本的独特研究潜力优势是任何其他项目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已经在2017-2018年和2021年胜利完成第8-9次调查,并计划在2024年和2027年深入开展第10-11次调查;今后每3年一次长期开展,具有重大科学和实际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家庭文化变迁,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弱化,老年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我们中国老年健康调查2017-2018年和2021年调查扩展了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数据收集,以便于广大研究人员结合中国老年健康调查丰富的个体层面数据(包括生理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社会经济行为和遗传基因)以及社区环境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交叉学科研究,进一步厘清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机理,为健康干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奠定科学基础。


我们团队还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密切合作,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的交叉学科研究:老年人死亡前生活质量和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性别差异分析;居住模式和家庭结构对老龄健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对老龄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空气等环境污染对老龄健康的影响实证分析;生物医学指标作为社会行为环境因素与老龄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的调节作用及其年龄性别差异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口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综合分析社会行为环境与遗传基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及其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展中国老年健康调查包括长期跟踪调查、遗传基因和生物医学指标数据库建设,并及时实现全国科研资源共享。总之,中国老年健康调查研究团队将一如既往、兢兢业业竭诚尽力,为国为民也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05

本专著报告的研究成果获得的学术荣誉

本专著经国家社科基金组织的专家评审,入选201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本专著于2021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推荐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经国家社科基金组织的专家评审,荣获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本专著全书已被译成英文版《Trends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y Aging in China》,于2022年11月由世界著名出版社Springer正式出版。


作者简介


曾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荣誉主任。2018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5月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回国工作以来,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奖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等23项全国及部级学术奖(其中21项是第一获奖人,2项为第二获奖人)。曾毅于2022年9月下旬荣获“联合国健康老龄化50位政府、社会、学术和企业领军人物(The UN Healthy Aging 50)”大奖,2021年荣获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每年授予1人的IUSSP Laureate奖,该奖是全球人口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曾毅是该奖第一位来自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学者获奖人。截止2023年2月,曾毅在专家匿名评审的SSCI/ SCI国际期刊发表203篇英文论文,在国内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 发表127篇中文论文;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1本,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20本。撰写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咨询报告52篇。



陆杰华,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九三中央社会建议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兼职博导;同时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委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老龄委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社科联副主席等。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称号、第九届中华人口奖(科技工作类)。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口社会学、老龄健康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项目,荣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次。



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学教授,北大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Journal of Economics of Aging副主编,“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2021-2022轮值主席。雷晓燕教授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97)、硕士(2000),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经济学硕士(2003)、博士(2007),2007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人口老龄化、应用计量学等。数十篇学术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如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和国内顶级期刊如《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上面发表。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科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合作著作曾被收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曾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



施小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聚焦环境因素和老龄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组织规划实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计划。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BMJ、Lancet Public Health、Lancet Planetary Health、Nature Aging、EHP、JACC和Age and Ageing等国际知名期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专业期刊。主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研究》《国际环境与健康研究经典案例》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受聘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与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总编辑等。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供稿:刘悦

编辑:姜晓航

审核:李飞孟

投稿邮箱:urbanchina@vip.126.com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第十四届钱学森城市学(人口)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公告

第十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公告(2023年3号)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